常见的病毒载体以及 Nanocoulter I 在载药的应用
来源:
|
作者:瑞芯智造
|
发布时间: 2021-12-24
|
3217 次浏览
|
分享到:
Nanocoulter I 在病毒载体的应用
一、常用病毒载体的特点
.jpg)
二、Nanocoulter I 在病毒载体纯化后的应用
.jpg)
三、生物纳米药及纳米材料领域的高精度超灵敏检测平台
1.Nanocoulter Ⅰ 主要特性:
单个检测流体中的纳米颗粒
一次性检测卡,避免交叉污染
多维数据,测试过程可视化
无需对标,全自动分析纳米颗粒粒径分布、浓度及电位数据
任何类型的纳米颗粒(无机&有机,透明&不透明,导电&绝缘)
粒径测量范围:40-2000nm
浓度测量范围:106-1012个/ml
检测速度:5分钟之内完成测试
样本需求量:50μl以内
台式大小,400(mm)×350(mm)×310(mm)
重量:19kg
2.Nanocoulter Ⅰ 技术原理:
库尔特原理(亦称:电阻感应脉冲RPS),悬浮在电解液中的颗粒随电解液通过小孔时,取代相同体积的电解液,在恒电流设计的电路中导致小孔管内外两电极间电阻发生瞬时变化,产生电位脉冲。脉冲信号的大小和次数与颗粒的大小和数目成正比。属于对颗粒个体的测量和三维的测量,不但能准确测量物料的粒径分布,更能作粒子**数目和浓度的测量。其所测粒径更接近真实,并且不受样本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。
3.Nanocoulter Ⅰ 慢病毒测试:
测试步骤:
①PC(过滤前)、P02(过滤后)两个样本,表征过滤前后样本的差异。
②将2个样本用004稀释液稀释后进行测试,查看大颗粒的分布情况。


测试小结:
外泌体样本大颗粒浓度在4.77E+10左右,滤膜过滤后会损失60%左右的颗粒,浓度在1.65E+10左右,大颗粒减少,平均粒径也相应降低。
单颗粒检测,得到样本的真实粒径分布,可准确表征样本经过滤膜过滤前后的差异。